国有资产转让的法律规定
一、国有资产转让的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条规定:“国家所有的一切土地和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全国人民共有,由国家统一管理、使用和开发,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破坏和买卖”。
2. 《国有资产管理法》
《国有资产管理法》是国有资产转让的主要法律依据。该法对国有资产转让的范围、程序、方式、监督管理等事项作出了详细规定。
二、国有资产转让的范围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的规定,国有资产转让是指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从国家转移到其他所有者。国有资产转让的范围包括:
1. 国家出资兴建的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单位的资产;
2. 国家投资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单位的资产;
3. 国家投资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单位的资产;
4. 国家投资的公用事业单位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单位的资产;
5. 其他由国家投资或者控制的单位的资产。
三、国有资产转让的程序
国有资产转让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资产评估。转让前,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价值。评估结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
2. 公开招标或拍卖。国有资产转让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一般通过公开招标或拍卖的方式进行。招标或拍卖的具体程序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
3. 签订转让合同。经过公开招标或拍卖,确定受让者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转让合同。转让合同应当载明转让资产的名称、数量、质量、价款、支付方式、交割日期等内容。
4. 办理产权变更登记。转让合同签订后,转让方应当及时向产权登记部门申请办理产权变更登记。产权变更登记完成后,受让方取得转让资产的所有权。
四、国有资产转让的方式
国有资产转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公开拍卖。公开拍卖是指通过竞价的方式,将国有资产转让给最高出价者。公开拍卖一般适用于价值较高、竞争激烈的国有资产转让。
2. 公开招标。公开招标是指通过评标的方式,将国有资产转让给投标人。公开招标一般适用于价值中等、竞争不激烈的国有资产转让。
3. 协议转让。协议转让是指转让方与受让方通过协商,确定转让资产的价款、支付方式、交割日期等内容,并签订转让合同。协议转让一般适用于价值较低、竞争不激烈的国有资产转让。
4. 划拨。划拨是指国家将国有资产无偿转让给其他所有者。划拨一般适用于公益事业单位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单位的国有资产转让。
五、国有资产转让的监督管理
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受到严格的监督管理,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转让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国有资产转让进行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转让资产是否属于允许转让的范围、转让价格是否合理、转让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等。
2. 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负责对国有资产转让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转让资产是否经过评估、转让价格是否公允、转让合同是否合法合规等。
3. 纪检部门的监督。纪检部门负责对国有资产转让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转让资产是否经过公开招标或拍卖、转让价格是否公允、转让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等。